“降維”這個詞出現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外星人通過改變人類的維度而對人類實現打擊。最近有不少營銷大咖也在談“降維打擊”,大體意思是說水平不在一個層次,思維不在一個層次的戰斗。例如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除了平面以外,還有深度,但是對于螞蟻來說,螞蟻只知道前后左右,沒有上下,那么它的世界就是二維的。確實很形象,如果人類適應了三維,去掉一個維度,那么人類就很難舒服地生存。如果一個企業適應了三維,去掉一個維度,同樣無法生存?;ヂ摼W出現以后,發現很容易去掉某些維度!造成的結果就是,這些打擊異常慘烈!
電子商務,去掉了地域的維度限制。以前任何一個商場,都要開在人流量很高的地區,只有這樣才有生意,而且生意的天花板也就是那個地區能有多少人……當互聯網來的時候,地域這個維度幾乎沒有了!sorry,線下很多企業就困難了。
小米手機,這個例子也有意思。以前手機銷售,都是靠各級經銷商代理商的,層層加價,最后銷售出去?,F在小米自己把粉絲渠道建立起來,依靠互聯網向粉絲直銷,去掉了中間商這個維度,其他手機品牌廠商,以前的渠道優勢完全用不上,就只能干瞪眼了。
以前我們經常說,打敗百度的不會是另外一個百度,打敗淘寶的不會是另外一個淘寶,打敗萬達的不會是另外一個萬達。因為在同樣的世界中,先來者有自己的優勢,加上現在每個能創出一番事業的人,都不會比別人笨,一旦格局形成,想要改變最好的模式就是降維打擊。
最近聽互聯網運營商說:打敗董明珠的不會是小米的雷軍,而是小狗電器的譚沖。
為什么?因為譚沖的小狗電器發布了一個“嗨修中央服務模式”,所有售后維修會由順豐快遞取貨送貨,同時維修也不收用戶一分錢!這種售后體驗對傳統電器品牌商算不算降維打擊?如果傳統電器企業也這么搞,估計就搞死了,他們去掉這個維度,很難生存。
這種例子應該還有很多,但互聯網+概念的跟風也很嚴重,例如傳統的物業行業,最近一些行業巨頭也搞了個互聯網+的“服務體系”,一時間本土物業企業如臨大敵,都在討論這套模式如何先進,如何吸引業主,但筆者以為這種嘗試最終未必就會成功,因為他并沒有降低行業的維度,依然只是站在以技術來強化物業公司的服務為前提,他始終要把物業公司抓住不放,這就成了一種累贅,使得其根本經營模式和傳統物業公司比并無大的創新,過去的物業公司把控著小區這個地盤,別人進不來,但是在互聯網+的時代,業主只需要有手機、有信號,并不需要任何物業公司設置的硬件門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說傳統物業行業是弓弩,那么互聯網+時代的服務共享就是火槍,這家物業公司正在做的是把弓弩做得更精致更好用,但是再好用的弓弩也抵不過火槍,所以實際上做得越多反而走的彎路越多。未來的服務業戰爭不是物業公司與物業公司的戰爭,而是整個互聯網行業和物業公司生存空間的爭奪,目前各互聯網創業公司只是在互相爭奪,不久的將來,就會有那么幾家公司能夠把市場整合得初具規模,到那個時候只要有手機、有網絡,物業公司設置的門檻就會變得脆弱。所以現在說互聯網+時代對中小物業公司的威脅,并不是來源于其他物業公司,而是來自于互聯網服務商本身,而在這種大潮下要獲得傳統物業公司的生存空間,我們的戰略則應該是主動融合進潮流當中,而不是抓住傳統不放去打造一個完全封閉的平臺。
當然,危與機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始終是共存的,我們并不需要為未來有太多擔心,服務業無論怎樣變化始終離不開它的核心——人的元素,沒有人無從談服務,即便有一天互聯網運營商能夠拋開物業公司自行組織共享各種服務資源,但為了尋求對個體權益的保護,傳統物業公司依然能有自己生存的空間,做好自己,前途依舊光明。 |